menu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
       王士雄(1808~)867),祖籍浙江海宁盐官,迁居钱塘(杭州)。曾祖王学权精于医,著《重庆堂随笔》即为士雄之诞年,乐而作之。王士雄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睡乡散人、随息居隐士、海昌野云氏(又作野云氏),其思想开放,接受西说,作汇通之论,后亦影响及于士雄。 

  王士雄的祖父王国祥、父亲王升亦业医,但士雄早年失怙,十四岁丧父,历经贫困,二十余至金华充任盐行会计。因酷嗜医学,稍有余暇辄披阅方书,故亦精于家学。自学岐黄之术,究研医道;勤求古训,博采众家;终于成为清代名医,和叶天士、吴鞠通、薛雪同为中医温病四大家。 

  后寓常山县,道光十年(1830)以医问世。初习《景岳全书》,疗病多采温补,经其母俞氏训诫,孟英受其启迪,遂习用清滋之法,故治温病,药极平谈而多奇中。远近求治者车马塞途,活人无算,屡起大症。道光十七年(1837),江浙因战乱疫疠流行,爱女死于霍乱,乃于次年(1838)撰《霍乱论》。咸丰中定居上海,益潜心于温病研究及临证,纂《温热经纬》五卷,(《自序》)书成于1852年,盖成温病学说之集大成者。1862年,作《随息居重订霍乱论》1852年,刊定曾祖王学权《重庆堂随笔》;1857年,撰作《归砚录》四卷;1861年,刊《随息居饮食谱》一卷;1853年,辑《潜斋简效方》一卷(后附《潜斋医话》);1854年,纂《四科简要方》四卷,并有《汇刊经验方》等。《王氏医案》即《回春录》、《仁术志》合编,仿编年之例,自1824年至1857年,为初、续、三等三集,《归砚录》卷四则为医案第四编。其所评注之书,有《女科辑要》、《言医选评》、《古今医案选》等,传另有《鸡鸣录》《圣济方选》《舌辨》《柳州医话注》、《愿体医话评注》等。 

  不仅如此,对于饮食习惯、饮食正误等的研究王士雄也极富有造诣。《随息居饮食谱》就是其著名的一部关于饮食和食疗的著作,这部著作既是在今天,对于医学营养学的研究、烹饪技术和食疗养生都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在上学的时候,开始并没有留心过这部著作,当时的书店有关此类的图书,特别是有关于清朝以前的这类著作的出版本来就少而又少,何况凭着印象总是感觉这部书和医学的关系总不直接,有无阅读也无关紧要。大约是在1994年时,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这本著作的1985年印刷本,就花了五角钱购回,也没有细看,就径直放进了自己的万余本藏书堆中,一放就是五年。99年底,因为开始研究外科营养,同时因为编订有关住院患者营养调整方面的规范,所以才有幸从藏书堆中找出此书,以及由曹庭栋编的《粥谱》来,阅读之后,当着感觉自己真有点拿着宝贝不当宝贝的糊涂。 

  王士雄关于本书写作的目的在自序中表述的极为清楚:“国以民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乱天下。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卫国卫生,理无二致,故圣人疾与战并慎,而养与教并重也。”王士雄写此书的时候正是咸丰十一年,内困外扰,民不聊生之际,王士雄说他是饿着肚子写作了此书,在当时一担米的售价是八千贯,一斤咸菜的售价是四十贯。王士雄自嘲说写作此书是因为太饿了,所以藉此以“画饼思梅”,即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但更深的意思是希望通过此书使周围的人能了解其周围的食材来寻求较为安全的果腹而已。
版权所有:潍坊韩氏本草堂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山东天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